09-022020

疫情「拐点」来了,但现在才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



我们大部分人离疫情都很近,甚至居住的小区、附近的街道、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可能有(疑似)感染者,因此不可避免会担心、焦虑。 最近,一直笼罩在紧张气氛下的疫情,终于有两个好消息出现了。

1.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





2.“疫情的拐点已经来到”



“疫情的拐点已经来到,我很有信心。”这句话来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

2月16日,央视新闻专访王行环时他说道:“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来到,现在里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从新发的情况来看,我观察到的,5天以来我们自己的几个点,发热的数量在下降。它是有一个坡度,逐渐在降,稳稳地在降,没有反弹过,我是很有信心的。”

但他同时也表示,“但还潜藏着上升的拐点。”

理由是进入返程高峰,人口将会大规模流动,不可避免会对疫情造成影响。

关于王行环院长提到的“拐点”,很多人理解成「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形势一片大好」。但实际并不是这样。

疫情拐点出现了,但此时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甚至可以说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唐金陵的分析。

疫情拐点早就出现了



唐金陵介绍,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看:
2月4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达到高峰的3887人,2月5日每日新发病人数第一次出现下降、迎来疫情的拐点,从此,每日新发病人数一直持续下降,确认了拐点的成立。

另,最近几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人数突然大增,这不是疫情本身的变化,而是湖北尤其是武汉去“库存”的结果,估计很快会回到原来的下降趋势。



即王行环和唐金陵说的「拐点」,是指新增患病人数开始出现下降的点。不是我们认为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形势一片大好」的拐点。

提醒大家,目前患病人数高达七万多人,而且即将迎来返工潮,疫情形势其实非常严峻,各项防护千万不要松懈。

唐金陵介绍,一月底才是全国整体每日发病人数开始下降的拐点,而武汉“封城”就是疫情拐点的原因。

武汉封城减少了86%的发病



1月20日累计确诊病例数为291人,到了疫情拐点前(即2月4日)已猛增到24324人,之前15天内平均每天相对增幅高达34.32%。



这是一个十分少见的传播力极强的疾病,假如没有武汉“封城”和启动全国防控大行动,且疫情继续以每日34.32%的增速扩散,那么10天后理论上将会累积46.5万病人



但实际上到2月14日,累计确诊病人总数为66492

(包括近期大幅增加的临床诊断病人)。

因此,封城对疫情的遏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封城”效果2月5日首次显现后的10天内,总共减少了约85.7%的病人

。可见这次防控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大、成效之大。



而且,2月5日开始的下降趋势已经延续了14天,说明23日开始的防控手段效果还在延续,疫情继续向好的趋势是可期的。因此,唐金陵教授表示,对疫情防控的前景是乐观的。

但是,很多人会问,既然已经过了拐点,为什么国家卫健委报告的每天累计确诊病例数还在不断增加呢?

为什么患病人数还在上升?



理论上讲,从累计确诊病例数上看,没有拐点可言。患病人数会随着疫情的继续滑行不断增加,直到疫情完结为止。

累计确诊病例数虽然没有拐点,但现存病人总数

却会出现拐点。

从疫情报告日期上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

自2月5日以来一直在下降,而且每日治愈出院和死亡病人数

在增加,从两个数字的变化趋势来看,现存病人总数开始下降的日期很快就会到了。

很多人心中想象的拐点也许是这个时间点。



目前仍是 疫情防控最严峻的阶段



拐点已过,疫情已进入减速期,止住疫情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这个时期也是患病人数最多的时期,也就是传染源人数最多的时期,是被传染的机会最高的时期,因此也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是不可放松防控力度的时期。



在全国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情况下,人口的流动性和接触频度势必增加,进而会增加传染病传播的机会。

钟南山介绍,其团队建立的数学模型预计,2月中下旬全国病例数将达到峰值

,但并不意味着达到峰值后马上下降。

“目前是否已经达到峰值还不确定,还需要再观察几天。”钟南山表示,疫情还有可能随着务工人员返程再次出现新的高峰。

因此,建议大家依然要坚持做好防护,尽可能少聚会,出门戴口罩,常洗手,注意消毒。

感觉不舒服时,可以通过在线义诊先问问医生,能在家里解决最好就不要去医院,减少交叉感染。

要控制如此凶猛的传染病,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压住疫情不再抬头。